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要求,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全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第二季度暨上半年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第二季度检查结果。依据检查指标,全覆盖检查全市正在运行的41个政府网站,合格率为100%;全覆盖检查全市正在运行的121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发现“存在突出问题”的账号1个,合格率为99.17%。
(二)上半年检查结果。除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信用中国(四川巴中)网站外,对5个县(区)政府门户网站和34个市直部门(单位)政府网站开展单项否决、扣分指标和加分指标检查,通江县、巴州区政府门户网站得分靠前,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7个市直部门(单位)网站总体较好。对121个政务新媒体开展单项否决、扣分指标检查,巴州区、通江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等单位管理、主办的政务新媒体账号运维质量较高。
(三)专项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全面排查“套红文件”。采取机器扫描、文号检索、人工比对的方式,专项排查全市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是否发布“套红文件”,共发现“套红文件”31个,责令有关单位及时去“红头”“公章”,规范格式后再发布。二是开展专项整治。今年3月以来,市、县两级政府办公室采取“全面自查—逐级复核—随机抽查”方式,对全市政府网站域名和政务新媒体账号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集中排查、整治,未发现不合规政府网站域名,发现政务新媒体“问题账号”130个,目前已注销、规范115个。其中,通江县仅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20个“问题账号”注销任务,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等单位也严格按要求提前高质量完成“问题账号”整治工作。三是核查基本信息。对全市41个政府网站的主办单位、联系方式、网站地图,以及各地各部门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全国政务新媒体信息报送系统”中填报的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基本信息进行逐一核对,发现不规范、不准确问题114个,目前已基本整改到位。四是开展微调研。4月,通过在线调查方式,开展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运维现状微调研,进一步摸清了人员现状、经费投入、外包服务等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提质增效行动提供了参考。
二、重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政府网站建设管理有新亮点。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等政府门户网站能在1个工作日内准确答复网民一般咨询留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网站政策文件解读形式丰富、图解比例较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网站实时互动效果较好;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网站开展调查征集,网民参与度较高;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网站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巴中分站点”推出“巴中市文化和旅游服务专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提供不动产登记进度查询服务,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在线办事、查询信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三查三看三优化”工作机制,对网站“办事服务”提供的180余项办事事项进行逐一排查,办事指南错漏明显减少。
(二)政务新媒体运维总体健康有序。除极少数账号需要提醒、督促外,绝大部分账号都能保证及时更新,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美丽巴中”“四川通江”“巴州发布”“巴中乡村振兴”“巴中综合行政执法”等微信公众号、“巴中发布”“巴中生态环境”“南江发布”等微博号、“巴中旅游”今日头条号、“巴州融媒”抖音号更新频率较高,“巴中综合行政执法”“通江三农”等微信公众号原创内容较多。各地各部门均能按程序办理涉及政务新媒体账号开设、变更、注销、关停等业务,及时将“巴中一卡通”“巴中数字城管处置通”2个微信小程序纳入“全国政务新媒体信息报送系统”统一监管,变更、完善了3个账号的认证主体。从日常监测情况来看,70%以上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发布信息的准确性显著提升,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落实情况明显好转。
(三)日常工作落实比较有力。各县(区)政府办公室坚持按要求开展政府网站季度自查、政务新媒体周检工作,南江县建立信息转载台账,次日对重要信息转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实现了“通知—转载—检查—登记—通报—考核”全过程管理。多数市直部门(单位)能及时整改日常监测反馈的问题并举一反三主动排查、整改同类问题。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建立网管人员、值班人员、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四级”读网日报告机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金融工作局在及时整改问题的同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从机制上堵塞漏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节假日值班落实较好,部门网站转载重要信息全面、及时。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检查指标的理解、运用存在明显偏差。部分单位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变动频繁,对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具体业务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不熟悉检查指标具体内容,一知半解,在实际工作中随心所欲。个别网站“机构职能”等内容相对固定的少数栏目应更新长期未更新、办事服务统计数据更新周期不固定、回复网民一般咨询留言不及时、办事指南部分内容不准确。政策文件解读敷衍现象较为普遍,部分解读稿堆砌文字、照搬文件主要内容,未就重点、难点问题作出解释,不利于公众对政策文件的深层次理解和运用。市交通运输局网站“人事信息”栏目“顶风”发布“红头文件”,市投资促进局、市科学技术局网站信息发布格式不规范。部分单位把政务新媒体当作自我宣传网络版,账号缺乏精准定位,内容策划欠缺,只管复制粘贴,不回应公众关切。“巴中经开区”微信公众号的“公积金”“社保医保”、“巴中统计局”微信公众号的“专项普查”、“巴中公安出入境”微信公众号的“证照寄递查询”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且未对外公告。“巴中经开区”“巴中统计局”“巴中公安出入境”微信公众号链接的“十大为民解难事项”征集调查活动早已结束,但未及时取消链接。市应急管理局“信用信息公开”系统违规套用网站头部标识和备案等信息。
(二)部分单位仅止于解决“四不”等底线问题。部分单位仍然停留在解决“四不”等底线问题和应付检查考核上,如市投资促进局网站长期依靠信息转载更新“工作动态”栏目且转载内容与“重要转载”栏目内容高度重复。个别单位对日常监测反馈的问题整改不力,截至6月8日,“信用中国(四川巴中)”网站主办单位仍未读取季度监测报告。部分单位在整改错敏词的过程中,不分具体情况、图方便省事,对相关信息和附件一删了之,更好服务公众意识弱化。我办要求全市政府网站主办单位在3月底前按程序向公安机关备案网站域名并及时修改网站所有页面底部的公安备案信息,截至4月25日,市统计局、市投资促进局网站仍未完成。极少数政务新媒体账号“既盲又聋”,对网民投诉、咨询等互动类问题几乎从不回复。有的单位对各类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把握不准、利用不充分,如市应急管理局开设了4个账号,但尚未实现各平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以转发信息为主,缺乏原创内容支撑,成为其他媒体“传声筒”,传播力和影响力极小。少数单位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流于形式,信息内容频繁出现错漏且整改不彻底,如市公安局“平安巴中”微信公众号同一错敏信息只整改正文部分,对标题出现的相同问题视而不见。巴中经开区、市应急管理局、市教育和体育局等网站端午节值班、值守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及时转载重要信息。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研究、推进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管理工作,认真践行“群众在哪里,政府就要在哪里发声和服务”的新理念、新要求,积极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在人员配置、经费预算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不断完善专人负责、值班读网、舆情处置、应急处突、资源管理、信息发布审核、预算及项目管理、统计年报等制度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紧紧围绕信息发布、解读回应、互动交流和办事服务四大核心功能集中发力,在自我宣传上做减法,在利企便民上做加法,对照检查考核指标和本次通报指出的问题,追本溯源、举一反三、全面自查,杜绝发布内容不实、表述错误和隐藏暗链、死链、错链的信息。要常态开展“套红文件”、隐私信息、涉密信息、办事指南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功能、内容建设,对于内容更新没有保障的栏目要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归并或关闭,坚决整治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以及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不足的政务新媒体。要创新措施,进一步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直通车”,广泛了解民情、及时回答问题。
各地各部门要在6月20日前抓好上半年检查、季度普查和日常监测反馈问题的整改,并对照检查考核指标全面自查。请本次通报存在问题的单位于2022年6月24日前将整改情况书面报送至市政府办公室(市政中心922室;联系人:蒋虹茜;联系电话:0827—2228315)。